在刘琰登基那一年,江莺莺逐渐在岁康城中放开手脚行走。
她偶然注意到有一间书院竟愿意开女弟子班,教授书法。
她这个丑字,可真想好好练练。
按耐不住地交钱报名,真的开课那天,她才发觉周围都是年岁很小的女娃娃,就她一个大姑娘坐在最后一排。
夫子是个年轻的儒生,姓张。
张夫子待所有人皆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也不会觉得她这个成天包裹得严严实实,头布、面巾、斗篷全部蒙起来,只露一双眼睛出来的大龄女弟子有什么奇怪。
该罚字的时候,罚起来可狠了。
在张夫子的督导下,她终于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每天在学堂、在民居里,不是练字就是研究字帖,半年间进步不小。
在这半年里,和张夫子熟悉了一些,才知道他原来年纪轻轻考取了贡生,在府衙里谋到差事,可做了三个月公差就因厌恶官场诸事而辞任,回到这间曾经求学的书院,教书生们课业,同时兼顾教女弟子练字。毕竟这年头,姑娘家有一手好字,婚嫁时也更让人高看一筹。
张夫子从来没有问过她来路,问她为何这样装扮,本份教课,君子做派。
入夏后,日子一天比一天炎热,书院哪里像皇宫备至干冰。
江莺莺实在没法包成粽子,穿了轻薄的斗篷,免得让进进出出的书生们看到,遭人调戏。待入教室后她再脱下斗篷,露出修长白皙的脖颈,身上穿着轻薄的夏季儒裙,脸上戴了透气且半透明的轻纱。
自那天起,张夫子虽然和往常一样给她讲字,只是耳根子总是红通通的。
暑去冬来,在新一年除夕夜,张夫子知道她亲人不在身旁,邀请她去他家里吃除夕宴。
他们认识了将近一年,已有师生情谊,且她也想除夕热热闹闹的,故而欣然答应。
那一日她见到了张夫子的一家子亲戚,各个待她热情周到,除夕宴满是欢声笑语。
第二年的上元节,张夫子邀请她一起去看灯会。
她其实有一些犹豫的,男女同行灯会,感觉有点暧昧。可她素来温柔善良,不善于拒绝人,所以还是和他一起去看灯了。
那天,他在一树长灯下问道:我母亲说很喜欢你,让我问你,愿不愿做她儿媳?
江莺莺当时真的惊呆了,想不到他竟然开口求娶。
她这样的人她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嫁人呢。难道新婚夜让夫君把玩自己的ru上金环吗?那对ru环跟着她,她一辈子也嫁不了人的。
想起伤心事,江莺莺瞬间落泪,转身就跑。她不知道怎么拒绝人,她只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