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邬思道眼里,四爷懂他的委屈,懂他的抱负,所以重用他。这样的一个主子,还有什么理由不服从。
要说受到四爷尤为器重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田文镜。这个人铁面无私,不怕得罪权贵。因此为官期间,得罪了很多士绅、官员。由于敢于做事,得罪了太多人,所以被革职在家。四爷在赈灾期间,寻访得知了田文镜,便委任他参与那次赈灾,后来又调回了京城为他所用。
而他又是为何愿意竭尽全力辅佐四爷的,还要从一次科举考试说起。这邬思道本是参加科举的举人,但因为当时科举中有主考官纳贿舞弊的事情,于是邬思道联络众考生大闹贡院击垮了主考官。只是由于带头大闹贡院,他也就沦为了朝廷通缉的要犯,直到孝庄去世万岁爷大赦天下,邬思道才敢出头露面。
太子一瞧,这公报私仇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趁着监国的时候,让大家跪了一地。他看谁都不顺眼,他恨那些关键时刻没有支持自己的大臣,他想把他们通通都撤换掉。然而,真的可以这么做吗?
在四爷去往扬州筹款购粮的事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黄河发了水患,朝廷需要银两赈灾。但是总不能一下将国库给掏空,所以只能前往江南富庶地区筹银。这个事儿四爷肯定是有理的,一则这也是经过万岁爷下的旨意。二则筹款赈灾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大事。并且有那么多的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需要这些富户,贡献出一份他们的力量。何况,能为朝廷所用是很荣幸的一件事情。
所以即便他们中有些人还有点儿良心,想要捐款,也会因为惧怕九爷等人的权势而退缩,谁也不敢主动去做那个“出头鸟”。但是四爷可不管这些,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四爷这边虽然不占地利,但是他占着天时人和。
其次是邬思道,这个人算是四爷背后的幕僚,功劳可不小。此人好读书,但科举不如意,屡试不中,因家贫,只得以游幕为生。
再来看看四爷手下的人,首先说年羹尧,他是从四爷府邸出来的家奴,世世代代都是四爷的奴才。后来一直在杭州将军手下做参将,这个身份,任用他,就等于有了兵权。
虽说无论是阳谋还是阴谋,能达到目的就是好的手段。而四爷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公无私而且不讲情面,最重要的是他事事占个理字。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得理不饶人。主要是他那边儿占着理,就不会饶过每一个大臣或者皇子,这从四爷以前办的案件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只见太子手点着他们,恨得咬牙切齿:“行啊你们,
这虽然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他们敢这么想,却不敢真的去捐银子。因为巡盐道任伯安,是九爷的门人。他掌控着所有的盐,所以那些富户,基本上都是以任伯安为首的。而他又是九爷的人,九爷是八爷党的人。八爷一党向来与四爷一党不对付,所以四爷那次的任务,即便有理也会非常的艰难。
于是四爷到了地方之后,迅速展开了自己的行动。他先是微服私访,了解具体情况与灾民的真实生活。摸透如果真的要捐款,会有哪些人是真正的阻力,又有哪些人是想要捐款。等把一切都了解清楚之后,便开始行动。显然,任伯安被抓到把柄后,方才乖乖服从。
因为这些富户之所以会如此的安稳,都是因为有九爷在护着他们。也就是说老九收取了他们的贿赂,他们所挣的家财中都有九爷的一份。所以他们只要好好听九爷的话,就一定能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一旦不听话,想要叛变,或许就有可能倾家荡产。
虽说王公大臣公议推选的八爷彻底与太子位无缘,但是放眼望去,朝中都是他老八的人。这些人可都是曾经推荐八爷的大臣们,太子心里自然不舒服。
这又不得不提及一件事,万岁爷在南巡之时,住过的一个小镇,会因为万岁爷曾经住过,而被当地的百姓奉为可以祖传之事,是祖上的荣耀。更何况现在正是朝廷危难之时,雪中送炭,肯定比锦上添花要好。
然而四爷手下的人虽少,可是都不在乎利益。四爷也是一个独立而又特殊的存在,他的冷傲孤清,谁都知道。平心而论,一个人能让别人都怕,凭的还是自己的为人。
太子复位后,太子一党那是得意洋洋,连他自己更是得意忘形。
攘皆为利往。利益是要获取的,当然这个前提是在不会对百姓造成任何危害去获得的利益。
本是一个非常聪明多智的人,但由于被朝廷通缉过,所以邬思道今生无望入官场为官。但是他又不死心,不甘心一身才能和本领没处施展。这时候正好四爷慕名招募他做为自己的师爷和幕僚,邬思道也想一展抱负,于是他就加入了四爷党,为四爷参与夺嫡积极出谋划策,并给老四制定了“不争”的战略。所以当八爷忍不住出手的时候,四爷却无动于衷,在外人看来,俨然一副闲人的样子。
第29章 入得此门半生筹
这么看来,四爷确实比八爷善于用人。
这不,他刚一出来,万岁爷就给了他一次考验,选择又一次南巡,而太子留京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