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插自己看重的人手, 往朝廷里掺沙子, 在监国的时候做是最容易的——当然,也很容易被人发现。
作为一个地位稳固的皇太子,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也就是说, 他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处理每日的朝政也就是了。
留守南京监国,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
在将南京的朝政都托付给皇太子后, 天子便准备移驾北京,在正式出兵之前, 他要在北京开始做战前准备。
乾圣七年正月,天子移驾北京,皇太子于南京监国。
虽然天子同样有命令人将天下奏章也送往陪都北京处给他过目, 但是在他到达之前,负责这些事的还是南京的朝廷。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加上后勤一下调动了将近三四十万的军队,祁元询隔断时间便要过目的相关奏章上, 物资的花费就有些吓人了。
可是这些物资还不能不筹措, 否则的话, 后勤得不到保障的军队, 是没有战斗力的。
大周军队的军服是统一制式的,由于上皇宣武帝一直在大力提倡棉花的种植,所以大周军服“鸳鸯战袄”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非常保暖,从性能上来说,已经非常优越了。
铠甲、锁子甲、铁网裙裤、铁网靴等,因大周如今国力强盛,自然也都是供应充足不提。
作为一个强国,如今不过第二代天子的大周对军队还非常看重,各方面物资保障充裕的情况下,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没话说。
而且此番大周所调集的兵马,都是在征南、征北、一些边境地区的剿逆、平乱中历练出来的,大部分都是见过血、上过战场的。
监国处理政务之余,还有部分空闲时间的皇太子,突然起了更详细地了解大周军队的兴趣。
他又不是真的被文官忽悠瘸了,作为一个地位稳固的皇太子,继承父祖衣钵,将军权也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是他得去学习的必修课。
虽然现在是他爹当家,但是,乾圣帝是个打仗的时候手下勋贵丢脸就要自己亲征去讨回面子的实践型帝王,总不能到了祁元询这里,他连大周军队的基本情况都摸不清楚吧?
详细了解后,看着送到宫中的军中行军特制口粮,祁元询觉得自己还是太孤陋寡闻了。
往日里怎么一直没想到看看这些东西呢?
他相信即便是在王府的时候就协助父皇管理府中事务的母后,见到这些军粮的时候,也会惊讶的。
事实上,军中特制行军口粮,和高阶武将们就已经有些距离了——就算是在行军过程中,主将、高阶武将们能吃到的食物,也是比普通配比要好一些的。
他们都是如此了,更何况是皇子王爷。
当年天子还是藩王的时候,都不一定会让王妃在王府中见到这些口粮,更何况是现在水涨船高,他们一家从王府搬进了皇宫呢?
原本看看军中的粮草安排只是祁元询的一时兴起,但是当想到了自己八岁的长子后,他又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乎,就像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那样,皇太子将自己的长子唤了过来。
然后他又将除了年龄最小的东宫五皇孙外的其他皇孙都唤了过来,一起来现场观摩体验,大周的粮草到底是什么样的。
总不能指望这些长于富贵又没有现代魂的小子们,日后自己也像祁元询一样突发奇想,要亲眼看看军中粮草吧?
不管是长子还是其他儿子,若是他原定的想法不变更的话,那涉及到军事方面是迟早的事。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从认识军粮做起。
至于皇后是怎么知道的,只能说祁元询挑的时间太凑巧,正巧赶上皇长孙在皇后宫中问安。
母仪天下的皇后从做王妃以来就是宫中贵妇勤俭持家的典范,对儿子的这个突发奇想自然是很好奇的。
而观摩军粮其实也和粮食有关,是以祁元询也就请母后也来掌掌眼。
让人将不同的军粮名称标好,已经相应的军粮作用讲解一番后,他便将军粮带去了坤宁宫。
军中的军粮,按照作用,其实有分日常配比、额外给付、行军口粮及其他配比,以及最后可能断粮时需要用到的应急口粮等等种类,当然,最后的应急口粮比较寒碜,还可能需要根据战况自行取材。
被称作“飧饭”的水泡饭(米是经过数次的淘洗晒干的再制干米饭)、硬盐块、粗布醋干、干豉等调味品,这是日常军粮;开战前为增强士兵们的战斗力会分配额外口粮,每日会多加一升米或麦,会有一定量的rou;麋饼、皱饭、杂饼等都是可以直接干食的,这是行军口粮。
从种类上来说,在祁元询的记忆里,已经算是非常的现代化了。
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除了最后的麋饼是用鹿rou做的,能够让士兵补充足够的能量外,其他的行军军粮,只能说饱腹感很强,但是和后世的现代化军粮比,对营养的补充,说实话,祁元询并不是十分的看好。
当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