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个儿我就打电话说去,过年我哥嫂子他们都来他们不会过得冷清的,没事的,这段时间我会经常回去陪陪他们。”谢琳琅道。
成家后两边都有亲戚,肯定是要互相照顾到位的,不能一昧的只看到自己娘家。
而且夫家那边就只要好好待沈爷爷沈nainai,又不是伺候继母和糊涂的公公。
夫妻两商量完了,接下来的日子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划慢慢过。
谢琳琅下乡的次数多了,就顺便存一些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有的在明面上给秀兰姨看看,收在厨房里随时取用,有的则是存在自己空间里。
虽说现在处在一个物资非常丰富的地区,囤货的习惯却已经是刻在了骨子里,未雨绸缪,逐渐代替以前的有多少花多少和临时抱佛脚。
也许这就是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吧。
元旦一过,来拜访谢琳琅的厂长管理采购之类的就多了起来,有的求私事有的求人脉有的希望大开后门。
谢琳琅按照能做、不能做、以后再做,分为三类去处理,每天这些拜访和工作都按部就班的完成。
周末就带着孩子去爹妈那里玩玩。
巧娟本来说想拍沈念琳的,可是刚好有事绊住了,就没来,但是沈固有相机啊,元旦后没几天就洗出来一堆照片,什么动作的沈念琳都有,挑选了两张好看的给巧娟送去过过眼瘾。
照片也不全都是清楚又好看的,也有几张糊了的照片,谢琳琅也照样收了起来。
这可是自家娃娃的“黑历史”,留起来等她长大了糗她。
行吧,她承认就是个坏妈妈,总想着欺负孩子。
一月中旬的时候今年的工作小结和养殖数据也都出来了,能投放到市场中去的rou类产品总量比去年多了两倍。
一年一年的,都是倍数增长。
今年这么多,四亚的rou类产品就有些超标了,于是按照前一年的计划,外销了不少出去,换来了不少别的资源。
今年买rou就不限购了,就设置了一个不许浪费粮食不许倒卖猪rou的标牌放在rou档口,大家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购买。
还提前了半个月开始售卖第一批成猪成兔活鸡活鸭等。
街头街尾的,又把谢琳琅的名字拿出来数了一遍。
因为她这些举措,再次上了报纸,又接受了一次小型的采访。
在这样忙碌充实的氛围中,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谢琳琅还有两天才放假的时候,沈念琳先一步放假了,不过家里有秀兰姨带着,放假不放假也不影响谢琳琅上班。
两天后,谢琳琅就按照计划去买车票了。
这个时候买票的人特别的多,要不是现在没有导航也没有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她都想自己开车去了,起码不会拥挤。
好不容易买到票了,又抱着闺女挤着上车,找到了自己的卧铺。
因为是长距离,谢琳琅还要带着孩子,所以根本没办法承受长时间的坐着,就找了点关系,买了卧铺的票,不过奇怪的是,发车的时候,卧铺空着很多。
火车一直走了一天半了,还是没见着卧铺来多少人。
也不清楚为什么情愿要托关系才能买到卧铺,空出那么多,也不愿意按照比例分配一下。
在车上的生活是非常的枯燥的,谢琳琅因为仗着空间,所以明面上是没带多少东西,就算有贼打开行李袋子,看到的也能是几块布料。
在发车几个小时候,就明显的感觉到了气候的变化,谢琳琅就开始给孩子添加衣服,快到京城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的给孩子套上了护耳朵的、围巾、自制的口罩、还穿了棉鞋。
好在准备得充分,下车后即使迎面扑来了和四亚不同的极寒温度,沈念琳小朋友也没有不舒服。
反而因为许久没看过雪,而好奇的拿手去接雪花。
谢琳琅一手提溜着行李袋子,一手紧紧牵着孩子去了沈家,敲门几声就有人过来开门了,是那位章大夫。
他对谢琳琅还有印象,连忙闪开让两人赶紧进门。
沈nainai穿得暖和,手里还捧着个手炉,从窗户看到两人来,也不烤火了,套着鞋子就来了。
谢琳琅叫了一声nai,沈念琳去年才来过,自然记得这是谁;“太nainai。”甜甜的就叫出来了。
“哎呦,琳琅,小新年,这就到了啊?怎么也不说一下日期,好叫我们去接你啊。”沈nainai心疼的看着两人被风吹得有点红的脸。
之前谢琳琅就说这几天动身过来,可也没有说大概是哪一天到。“路上吹风了吧,从四亚过来这边天气变那么多肯定不习惯吧……”
絮絮叨叨,但是满满都是暖意。
说话间已经进了屋子,里面的温度跟外面差别还挺大的,章大夫那个不会说话的媳妇过来给两人冲泡了热乎乎的麦ruJing,放在桌上,就站在一边好奇的看着两人。
寒暄两句,谢琳琅就问:“nai,爷爷去哪里了。”
从进门开始就没听到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