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祁元询受封皇太子,那真是风风光光,万民同庆。
祁元诲与祁元证,就是凄凄惨惨,沦落到要和堂兄弟一起受封的地步,即便是板上钉钉的亲王,也让人高兴不到哪里去。
好在祁元诲多少能从堂兄弟们哪里找回一点优越感。
根据宗室分封新法,除了各宗爵们的世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其余诸子,皆要考封来获得封爵。
而且根据身份不同,考封能承袭的爵位也有所不同。
以亲王为例,降袭的话,世子继承爵位后,则为郡王,其余诸子考封,总不能越过世子去吧?
是以亲王的其余嫡子,考封的所有项目皆很优秀,最高能承袭的爵位为镇国将军,考得差了,最低为奉国将军;庶子们就没这个优待了,最高则只能为辅国将军,最低就跌出将军品,到镇国中尉去了。
和这些倒霉的堂兄弟一比,铁定会受封亲王的祁元诲,待遇再好不过了。
可是天子给儿子的打击还没完。
亲王、郡王是有王号了,这基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封地在哪儿。
光幕上说祁元诲是汉王,他想着再怎么样,这封地也不会差的。
可是,谁知道,天子偏就将他封到了云南去,配上这确实是“汉王”的封号,实在是大大的讽刺!
祁元诲受到的打击太大,连三弟祁元证没有受封“赵王”——北平乃天子原藩,赵王乃天子原号,不可轻封——而是受封梁王也不在意了。
别说三弟梁王受封没有同时知晓封地,就算知道了,再怎么样,还能比他的封地更差吗?
天子这一套组合拳将所有人都打得目瞪口呆。
前脚给嫡长子封皇太子,后脚就替皇太子就有威胁的弟弟打击了个彻底,天子下手未免也太利落了吧?
不过储位已定,国本已立,天子后续做的也不算出格,不值得别人多关注。
相比之下,终于将在宣武年间就疯传的北平将为都给变为现实,将之升格为陪都,名曰顺天府,以北京呼之;又将京师应天府改为南京应天府,这件事可就重要多了。
而且对朝臣和文人们来说,北京为陪都是大事,皇太子将出阁读书,征辟未入仕但有才学的士子入东宫做属官、同时在朝中为皇太子征选文臣、武将做讲官,也是大事。
这可是常伴储君身侧,一不小心就能简在未来帝心的美差啊!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出阁(上)
皇太子的册封仪式, 是南京礼部办理的第四次储君册封仪式了,自然驾轻就熟。
懿文太子、郑王、今上,俱有前例,不用担心找不到参照对象。
按照礼部所拟的流程, 在正式册封前一天, 先要昭告天地, 宗庙, 社稷。
节册宝案被鸿胪寺设于奉天门,又有彩舆、宝案、中和韶乐及大乐, 一应种种,俱都安排好。
册封当天,回归本职的锦衣卫则设卤簿大驾, 天子服衮冕,升座后鸣鞭报时,文武百官则着朝服正式行叩头礼。
然后,由礼部的六员礼官引导, 就在这样的万众瞩目之中, 皇太子徐徐就位。
按照流程步步行来,分明是已经谙熟的礼节,祁元询却觉得迈出的每一步都重逾千钧。
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礼仪, 终于, 祁元询听到了赞官唱道:“册长子元询为皇太子。”
作为受封当事人, 祁元询在激动的同时,心内涌出一股无言的感动。
他是这个国家的继承人, 未来, 将会背负着天下臣工百姓的期望, 登上皇位施展自己的雄图。
受封太子, 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众人瞩目,这不仅是荣耀,也是鞭策。
*
太子册封之后,又有朝谢太上皇之仪、朝谢中宫皇后之仪、受文武百官贺仪等流程。
原定版本,诸王与皇太子是同日受封的,只不过太子地位更尊,仪式之中,自然也处处彰显。
只是天子原先迟迟不封皇太子,如今封了皇太子,又要替他强调地位。
皇太子册封先于皇子并诸王子,祁元询升格为皇太子后,次日,他是他的弟弟和一众堂兄弟的受封仪式。
受封人数多了,但规格嘛,和太子册封之仪,就低了不少。
祁元诲和祁元证这两位亲王在一众受封的同辈里,简直是鹤立鸡群,按照亲王、亲王世子(准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四等册封仪式,亲王自然是里头独一份儿。
可是矮个儿里拔高个儿有个什么好高兴的?
反正祁元诲是不顺心的,尤其是受封了,除了拜太上皇、天子、中宫,还要拜东宫,在听得那令人气恼的一声“恭喜吾弟得封亲王”前,还得祝讨厌的大哥“荣膺册宝”,更让人生气了。
不管弟弟怎么想,反正祁元询是很快乐的。
会有和他夺嫡的想法,二弟还是没有接受社会的毒打,祁元询觉得,自己有必要在未来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