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天子继位之后便要彰显文治修书,广泛搜罗书籍,找到几本地理志——这在军事方面还是很有用途的——几乎不再话下。
祁元询所说的内容,已经搜罗了相应的典籍,他说的还只是一部分,直接将书拿给天子看,对比会更强烈。
祁元询说完后,天子在看穿朝鲜恭顺外表下所作所为后的惊怒渐消,便问:“提到这个,你心里想必已经想好了。说吧,你准备行的事是怎么个章程。”
祁元询一通结合典籍的话说下来,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他对朝鲜,包括对朝鲜的世子、靖安大君,其实都是有恶意的。
指望如此有居安思危意识的皇太子对朝鲜心慈手软,那简直是笑话。
那么他可能要提出的计划,就很有可观性了。
“咱们与朝鲜临近的边境,孩儿记得那是女真人聚居的地界,只是这么些年来,又常有朝鲜平民在那里出没。说句难听的,朝鲜怕不是狼子野心在那里移民实边!可是到底,那儿还是大周的国界。
莫不如,咱们就让朝鲜世子在那块儿‘学习’,再派大儒或者名儒弟子们去那里教化番邦之民,也好给朝鲜人看看,世子确实是来大周进修圣人之训的。”
从计划上看,实施起来还是很有可能性的。
天子越是斟酌,就越觉得不错。
世子入周,入哪里不是入?
若是李芳远本人,应该会很喜欢这个实际上没有踏离朝鲜掌控的国土的地方。
那意味着他和国内的联系并没有被切断,也不会担心自己到了大周之后,国内的势力会被一一剪除。
对大周来说,借此机会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地盘掌控起来,也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李旦想要抗议的话,那么他首先就得想想,该怎么向大周解释原本属于大周的地盘,却在他们的如簧巧舌之下变成朝鲜的土地的了。
这件事真的细论起来,大周又不允许他们含混过去,要较真的话,那朝鲜就得做好吃不了兜着走的准备了。
一切都很好,除了——儒家能否找出不畏边境苦寒,愿意去那儿传播圣人之学的人来。
多出身于南方的在场的几位阁臣们,没有丝毫地犹豫,就出言附和,赞同起皇太子的想法来。
弘扬圣人之训,那当然是大大的,扬名立万的好事。
至于这个好事轮到谁身上,是不是大概率地轮到本就出身北地的士子身上,那和他们这些已经入仕的年轻朝官有什么关系?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出行
“驾!驾!”
此时不过八月, 此刻又是午时,天气最是炎热。
而南京城外,一队人马却正疾驰而来。
半刻钟后, 皇太子匆匆下撵,进了武英殿。
殿中的皇帝手持一本素白的奏报, 皱着眉头。
见他来了,便将手上的东西递过去:“太子, 晋府来人报丧了。你看看吧。”
祁元询接过, 一目十行地浏览下来。
自从光幕预言后, 对于晋王离世时间, 大家是已经有所准备的。
秦王会延后一年离世,这就说明, 晋王也约莫是在这一两年了, 提前、延后,也超不出多少时间。
可是之前晋府往来南京之人,并无上报什么晋王不豫的症状。
谁也没有想到,晋王会在这个时候,毫无预兆地离世。
秦王的离世虽然也令人猝不及防, 可到底是有预兆的。
晋府此番来人报丧, 除了将消息通报给南京外, 还是为了请世子归藩主持大局——如今在那里主持一切事宜的乃是王妃谢氏。
“太子,晋王乃朕之兄长,当今的宗室宗长,这样吧, 此番你便与晋王世子一道去晋府。”
晋王离世, 这代表着光幕预言的又一次实现。
晋王死后, 原本便是因为光幕预言能比兄长们活得更久的天子, 帝位更加稳固了。
若只是“功勋卓著”,兄弟推举的话,说句不好听的,大周可不是朝鲜那么个番邦小国,李成桂有能力的儿子只有众所公认的李芳远一个。
尽管上皇一众年长皇子,谁不是“功勋卓著”?
只是晋王、秦王被预言短寿,这才让皇位落到今上的手里。
如今天子乃是上皇最为年长的儿子,面对自己这位在登基后首位离世的兄长,一定要给足了面子,极近哀荣。
祁元询垂手静立,听着天子的吩咐:“在临行前,还得去兴庆宫。注意你们的措辞,一定不要惊着父皇。”
太上皇年高,去年本就因为秦王的突兀离世而大受打击,如今又有晋王离世的消息传来,很难说他老人家听到消息后会有什么反应。
秦王其实并不为太上皇所喜爱,晋王就不一样了,一向是上皇的爱子,懿文太子之下,晋王是最受看重的。
兴庆宫中,上皇听闻消息,自是极为悲伤,虽不至于伤心到晕厥的地步,